凤凰彩票新闻
以高质量清洁能源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3月28日,为期三天的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圆满落幕。本届博览会以“清洁能源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集中展示了众多清洁能源新技术、新产品及应用场景案例,将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全新面貌呈现给了世界观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中国清洁低碳化进程也不断加快,水电、风电、光伏、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等多项指标保持世界前列,成为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新质生产力体系建设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经济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步入新世纪,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气候变化、环境治理等问题也正成为撬动世界能源转型乃至国际秩序调整的重要杠杆,“绿色低碳”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
全球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持续向纵深演进,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生物经济、材料经济等新业态、新形势层出不穷,如何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健康发展相协调,共同焕发新活力成为了当下的时代之问。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这是对这个时代问题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新模式建成的必由之路。同样,作为能源转型之路的必然选择,清洁能源对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彻提供新境遇与新思路。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为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在这场能源转型竞争中,我国早早就开始谋篇布局。从最初推出一系列惠民利民的能源政策到新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再到以风、光、储、氢为代表的一众清洁能源产业的配合搭建,形成了完整的“生产-运输-消费-回收”的环保优化路径,成为了托举我国“绿色家底”的坚实力量。
在青海、内蒙古、甘肃、四川、云南等地,清洁能源产业多面开花。其中,成绩最为显著的是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以及拥有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由长江干流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6座梯级电站共同构成的清洁能源走廊,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超过35%,相当于少用了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了29.4亿吨二氧化碳。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全年清洁能源发电量3190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8%。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6.4%,上升0.4个百分点。此外,截止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一年内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9年的120万辆增长到2023年的743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呈高速增长态势,连续9年稳居世界第一。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表示,“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在世界各国加快对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浪潮下,中国凭借在新能源领域技术、装备的全球领先地位等优势,探索建立与国际产业经济高度吻合的清洁经济模式,不断深化能源安全、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促进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增进世界人民的福祉。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在能源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实现“双碳”目标,则必然引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国家能源局3月22日发布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坚持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放在首位、坚持积极有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坚持以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为原则,锁定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率稳步提高三大目标。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也表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坚决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推动全球公平公正碳减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全面聚焦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协调发展与体系建构,科学统筹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作为继往开来的新一代,我们不仅要秉承“一路向新”的创新理念,加快建立适应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还要培育新生产要素队伍,进一步打造生物制造、航空航天、物质材料、低空经济等增长新引擎,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发展新赛道,突破现有产业固有窠臼,助推产业革命,赋能高质量发展,在实践中实现我国的低碳转型,书写好“当惊世界殊”的绿色奇迹。